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專題
Seminar on the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China Since 17th Century 
開課學期
100-1 
授課對象
文學院  中國文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夏長樸 
課號
CHIN7135 
課程識別碼
121 M151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6,7,8(13:20~16:20) 
上課地點
文研討室 
備註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12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專題
所謂「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此一名稱,最早由梁啟超在民國十二年提出,指的是明末以迄民國初年「學術變遷之大勢及其在文化上所貢獻的分量和價值」,易言之,也就是十七、十八、十九三個世紀的中國學術史。本課程的設計,即以這三百年的學術發展特色與重要學者為教學討論重點。


 

課程目標
本課程的目標在增進學生對傳統學術的了解,訓練學生直接閱讀古典文獻,進而培養深入研究的基本能力。為達成上述目標,在教學上閱讀、討論及講授並重。閱讀的對象不僅限於明、清的原典,也包括當代學者的研究論文;討論與講授的重點在加強選修同學對原始文獻中學術問題的正確理解,以及當代學界對相關問題的論述與研究方向。

 
課程要求
本課程為研究所專門課程,以討論為主。教師主要做重點講述與評論,修課同學必須撰寫報告,輪流主講,並與教師同學共同討論。旁聽者亦然。


教學內容包含下列四項:一、明清之際的學術,二、乾嘉學術的特色與影響,三、常州之學的出現與發展,四、晚清學風及其影響。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備註: 每星期二下午13:30至14:20 
指定閱讀
1.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4年台2版;中華書局)。
2.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3.梁啟超:《梁啟超論清學史二種》(上述二書合刊,朱維錚校注,復旦大學出版社,1985年)
4.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9年台10版)
5.錢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第七、八冊)(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68年、69年)
6.侯外廬:《近代中國思想學說史》(上海:生活書店,民國36年)
7.侯外廬:《中國思想通史》(第五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
另有指定參考書目於課堂分發。
 
參考書目
相關參考書目:
一、清代學術重要相關著作(與講授內容有關者)
1. 徐世昌:《清儒學案》(台北:國防研究院.中華大典編印會,民國56年)
2.楊向奎:《清儒學案新編》(濟南:齊魯書社,1985-1994年)
3.錢儀吉等:《清朝碑傳全集》(台北:大化書局,民國73年)
4.錢仲聯:《廣清碑傳集》(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1999年)
5.存萃學社:《中國近三百年學術思想論集》(香港:崇文書店,1971年)
6.存萃學社:《中國近三百年學術思想論集二編》(香港:崇文書店,1971年)
7.存萃學社:《中國近三百年學術思想論集三編》(香港:崇文書店,1972年)
8.存萃學社:《中國近三百年學術思想論集四編》(香港:崇文書店,1973年)
9.存萃學社:《中國近三百年學術思想論集五編》(甲乙集)(香港:崇文書店,1974年)
10.存萃學社:《中國近三百年學術思想論集六編》(香港:崇文書店,1975年)
11.江藩:《漢學師承記.宋學淵源記》(北京:三聯書店,1998年;上海:上海書店,1983年;台北:廣文書局,民國56年)
12.方東樹:《漢學商兌》(北京:三聯書店,1998年;台北:廣文書局,民國52年)
13.章炳麟:《章太炎全集》(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二、當代中國學者著作:
1.侯外廬:《中國早期啟蒙思想史》(《中國思想通史》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
2.侯外廬、黃宣民(校訂):《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3.張舜徽:《清人文集別錄》(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台北:明文書局影印本,民國71年)
4.張舜徽:《清儒學記》(濟南:齊魯書社,1991年)
5.陸寶千:《清代思想史》(台北:廣文書局,民國67年)
6.胡楚生:《清代學術史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77年)
7.胡楚生:《清代學術史研究續編》(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83年)
8.陳鼓應.辛冠潔.葛榮晉:《明清實學思潮史》(濟南:齊魯書社,1989年)
9.王茂等:《清代哲學》(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年)
10.陳祖武:《清初學術思辨錄》(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11.陳祖武:《清儒學術拾零》(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12.王俊義、黃愛平:《清代學術與文化》(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年)
13.王俊義、黃愛平:《清代學術文化史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
14.尚小明:《學人遊幕與清代學術》(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15.徐海松:《清初士人與西學》(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年)
16.王俊義:《清代學術探研錄》(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三、西洋學者重要著作:
1.Benjamin.A.Elman(艾爾曼):《從理學到樸學—中華帝國晚期思想與社會變化面面觀》(From Philosophy to Philology,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4)(趙剛譯、江蘇人民出版社,1995年)
2. Benjamin.A.Elman(艾爾曼):《經學、政治和宗族——中華帝國晚期常州今文學派研究》(Classicism,Politics, and Kinship:The Chang-chou School of NewText Confucianism in Late imperial China,Published b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0)(趙剛譯、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年)
3.Arthur W. Hummel(恆慕義):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ing Period(清代名人傳略)(台北:南天書局,民國82年)

四、日本學者重要著作:
1.麓保孝:《宋元明清近世儒學變遷史論》(東京:國書刊行會,昭和51年)
2.山井湧:《明清思想史之研究》(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80年)
4.近藤光男:《清朝考證學之研究》(東京:研文出版,1995年一版二刷)
5.濱口富士雄:《清代考據學之思想史的研究,東京:國書刊行會,平成6年》

五、工具書:
1.麥仲貴:《明清儒學家著述生卒年表》(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66年)
2.王德毅:《清人別名字號索引》(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74年)
3.蕭一山:《清代學者生卒及著述表》(《清代通史》第五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4.楊廷福、楊同甫:《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5.錢實甫:《清代職官表》(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6.來新夏:《近三百年人物年譜知見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3  概論 
第2週
9/20  明清之際的學術1 
第3週
9/27  明清之際的學術2 
第4週
10/04  明清之際的學術3 
第5週
10/11  明清之際的學術4 
第6週
10/18  乾嘉學術的特色與影響1 
第7週
10/25  乾嘉學術的特色與影響2 
第8週
11/01  乾嘉學術的特色與影響3 
第9週
11/08  乾嘉學術的特色與影響4 
第10週
11/15  乾嘉學術的特色與影響5 
第11週
11/22  乾嘉學術的特色與影響6 
第12週
11/29  常州之學的出現與發展1 
第13週
12/06  常州之學的出現與發展2 
第14週
12/13  常州之學的出現與發展3 
第15週
12/20  晚清學風及其影響1
 
第16週
12/27  晚清學風及其影響2
 
第17週
1/03  晚清學風及其影響3
 
第18週
1/10  綜合討論